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拖拉机公路养路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修正)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21:07:49  浏览:939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宁夏回族自治区拖拉机公路养路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修正)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宁夏回族自治区拖拉机公路养路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修正)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1998年3月30日宁政发(1998)19号发布 根据1998年9月2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宁政发〔1998〕73号进行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改善我区拖拉机公路养路费(以下简称拖拉机养路费)征收使用管理工作,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拖拉机养路费是全区公路养路费的一部分,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向拥有或使用拖拉机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车主)征收的用于县、乡公路养护、维修和改造的专项费用。
缴纳拖拉机养路费是车主应尽的义务。
第三条 自治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是全区拖拉机养路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其所属的交通规费征稽机构和公路管理机构分别负责拖拉机养路费征收计划和使用计划的审批,并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四条 各市、县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县交通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拖拉机养路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其职责是:
(一)宣传和执行国家关于管理拖拉机养路费征收和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编制拖拉机养路费征收和使用计划,按批准计划负责征收和使用拖拉机养路费;
(三)对行驶公路的拖拉机缴纳养路费情况进行检查;
(四)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五)国家和自治区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 市县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拖拉机养路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公开办事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章 征收和减免范围
第六条 除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暂定减征、免征养路费范围的拖拉机外,其他各型拖拉机均应按本办法规定全额缴纳拖拉机养路费。
第七条 党政机关、学校、人民团体以及民政部门设置的敬老院、福利院、收容所、残疾人福利企业等的生活自用拖拉机,暂定按费额标准减半征收拖拉机养路费。
第八条 下列单位的拖拉机暂定免征拖拉机养路费:
(一)农场、林场、渔场、牧场、良种场、矿山、油田等单位内部使用,完全不行驶公路的拖拉机;
(二)公路养护部门专门用于公路养护的拖拉机;
(三)城市环卫部门清洁用的拖拉机;
(四)完全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
(五)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抗洪、救灾运输的拖拉机。
第九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属减征、免征拖拉机养路费范围的拖拉机,车主应当于每年第四季度向车籍所在地市县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次年减征、免征拖拉机养路费核定手续。凡超过减征、免征拖拉机养路费规定期限的,按应征拖拉机处理。
经核定免征拖拉机养路费的,车主应当在每季度末向市县交通管理部门领取下季度拖拉机养路费免讫证及其专用标志牌。
减征、免征拖拉机养路费的拖拉机,改变用途,不再属减征、免征拖拉机养路费范围,从事营业性运输的,车主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缴纳拖拉机养路费手续。

第三章 征收标准和征收方式
第十条 拖拉机养路费征收标准由自治区物价、财政部门会同自治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一条 拖拉机养路费实行全年包干缴纳。山区八县(固原地区各县及同心、盐池县)和陶乐县及中宁县、中卫县及灵武市山区乡全年包缴一个半月;其他各市县全年包缴三个月。
第十二条 拖拉机征费吨位应根据交通部、国家计委联合审定批准的《公路汽车征费标准计量手册》的规定确定。
第十三条 市县交通管理部门应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年度包干缴费办法与车主签订包干缴费协议。拖拉机养路费年度包干缴费协议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车主应当按照包干缴费协议的约定缴纳拖拉机养路费。
第十四条 拖拉机养路费在本区市、县际间互不征收。省(区)际间拖拉机调驻从事运输时间超过三个月的,从第三个自然月起,按调驻地有关规定征收,不足三个月的按正常跨行车辆处理。
拖拉机调驻外省(区)营运,其车主应提前到所在地市县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调驻手续。
第十五条 实行包缴养路费的拖拉机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车主持有关部门的证明,在事情终了半个月内向所在地市县交通管理部门办理申请退费或抵顶手续:
(一)发生交通事故拖拉机修复期在两个月以上或报废的;
(二)被司法机关扣押,时间在两个月以上的。
第十六条 拖拉机养路费缴讫凭证是拖拉机缴费的行车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仿制、伪造或以其他票证代替。
车主必须随车携带拖拉机养路费缴讫凭证,以备查验。
第十七条 各市县交通管理部门应将所征拖拉机养路费全部计息存入银行专户,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或挪用。

第四章 使用管理
第十八条 拖拉机养路费的使用应坚持县乡公路兼顾,以县公路为主;养护与改建兼顾,以养护为主的原则。
第十九条 拖拉机养路费的使用范围:
(一)养护工程费:包括公路小修保养费、大中修工程费、水毁抢修及修复工程费、改建工程费、新建工程补贴费、公路绿化费、公路站房修建费、乡公路补助费、养护机械和车辆设备购置费;
(二)养护事业发展费:包括公路养护单位及养路费征稽机构管理费,养路段、站必要的生产房屋和养路职工住宅修建费,养护科研、宣传教育费;
(三)养护其他费:包括养护职工劳动保险及国家规定应缴纳、支付的其他费。
第二十条 拖拉机养路费用于养护工程方面的费用,每年应不低于养路费总支出的80%,确保公路小修保养和大中修工程费的需要。
第二十一条 拖拉机养路费支出计划由市县交通管理部门编制,报自治区公路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并由自治区公路管理机构报自治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抄相关市县财政、审计部门备查。
拖拉机养路费支出计划由市县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实施,自治区公路管理机构负责监督检查。当年拖拉机养路费如有结余,转入下年度继续使用。
第二十二条 年度计划中的大中修,新、改建工程以及段站生产房屋,养路职工住宅建设,应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编制工程设计预算方案。50万元以上工程设计预算应报自治区公路管理机构审批,并进行竣工验收。
第二十三条 市县交通管理部门执行统一的公路养护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负责按时向自治区公路管理机构报送收支计划完成情况季、年度报表,编制拖拉机养路费年度收支决算,报自治区公路管理机构审核批准。

第五章 处 罚
第二十四条 对拖欠、逃缴拖拉机养路费的,市县交通管理部门除责令补缴规定费额外,每逾一日加收应缴费额1%的滞纳金;连续拖欠、逃缴养路费三个月以上的,并处应缴费额30-50%的罚款;连续拖欠、逃缴养路费六个月以上的,并处应缴费额50-100%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对倒换拖拉机养路费缴讫专用标志牌或涂改、顶替、伪造养路费票证的,市县交通管理部门除责令补缴全费额和每逾一日收取应缴费额1%的滞纳金外,并处应缴费额2倍以下的罚款。伪造票证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全部由责任人负责。
第二十六条 以暴力抗缴拖拉机养路费,妨碍市县交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车主对市县交通管理部门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市县交通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八条 市县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自治区人民政府一九八六年发布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拖拉机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和使用办法》(宁政发〔1986〕128号)同时废止。

1998年9月2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宁政发〔1998〕73号关于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拖拉机公路养路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
1、第二十四条删去。
2、第二十七条删去。
3、第二十八条删去。
4、其他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1998年3月3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附英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令(五届第13号) (附英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81年12月13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现予公布,自1982年1月1日起施行。

委员长 叶剑英
1981年12月1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981年12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令第十三号公布 自198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它所得,都按照本法的规定缴纳所得税。
本法所称外国企业,除第十一条另有规定者外,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机构,独立经营或者同中国企业合作生产、合作经营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
第二条 外国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的所得额。
第三条 外国企业的所得税,按应纳税的所得额超额累进计算,税率如下:
全年所得额不超过二十五万元的,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全年所得额超过二十五万元至五十万元的部分,税率为百分之二十五;
全年所得额超过五十万元至七十五万元的部分,税率为百分之三十;
全年所得额超过七十五万元至一百万元的部分,税率为百分之三十五;
全年所得额超过一百万元的部分,税率为百分之四十。
第四条 外国企业按照前条规定缴纳所得税的同时,应当另按应纳税的所得额缴纳百分之十的地方所得税。
对生产规模小,利润低,需要给予减征或者免征地方所得税的外国企业,由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
第五条 从事农业、林业、牧业等利润率低的外国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税务机关批准,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和第三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按前款规定免税、减税期满后,经财政部批准,还可以在以后的十年内继续减征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三十的所得税。
第六条 外国企业发生年度亏损,可以从下一年度的所得中提取相应的数额弥补;下一年度的所得额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提取所得继续弥补,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第七条 外国企业缴纳所得税,按年计算,分季预缴。每季在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预缴;每年在年度终了后五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第八条 外国企业应当在每次预缴所得税的期限内,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送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年度终了后四个月内,报送年度所得税申报表和会计决算报表。
第九条 外国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应当报送当地税务机关备查。
外国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税法规定有抵触的,应当依照税法规定计算纳税。
第十条 外国企业依法开业、停业,应当持有关证件向当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第十一条 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没有设立机构而有来源于中国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它所得,应当缴纳百分之二十的所得税。税款由支付单位在每次支付的款额中扣缴。
按照前款规定缴纳的所得税,以取得所得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每次所扣的税款,应当于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扣缴所得税报告表。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给中国政府和中国国家银行的利息所得,免征所得税。外国银行按照优惠利率贷款给中国国家银行的利息所得,也免征所得税。
外国银行在中国国家银行的存款和按照一般利率贷款给中国国家银行的利息所得,应当缴纳所得税;但是,中国国家银行在对方国内的存款、贷款利息所得不缴纳所得税的,可以相应给予免税。
第十二条 税务机关有权对外国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纳税情况进行检查;有权对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税款情况进行检查。外国企业和扣缴义务人必须据实报告,并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或隐瞒。
第十三条 外国企业的所得税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所得为外国货币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公布的外汇牌价折合成人民币缴纳税款。
第十四条 外国企业和扣缴义务人必须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逾期不缴的,税务机关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的千分之五的滞纳金。
第十五条 外国企业违反本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二条规定的,税务机关可以酌情处以罚金。
扣缴义务人违反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税务机关除限期追缴应扣未扣税款外,可以酌情处以应扣未扣税款的一倍以下的罚金。
外国企业偷税、抗税的,税务机关除追缴税款外,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应补税款五倍以下的罚金。情节严重的,由当地人民法院依法处理。
第十六条 外国企业同税务机关在纳税问题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按照规定纳税,然后再向上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如果不服复议后的决定,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外国政府之间订有税收协定的,按照协定的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本法的施行细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第十九条 本法自1982年1月1日起施行。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令(五届第13号)

相关文件
1.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的说明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案委员会关于三个法律草案的审查报告







(Adopted at the Fourth Session of the Fifth National People'sCongress on December 13, 1981)

Whole Doc.

Article 1
Income tax shall be lev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Law on the income
derived from production, business and other sources of any foreign
enterprise operatin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eign enterprises" mentioned in this law refer,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ose for whom separate provisions are stipulated in Article 11, to
foreign companies, enterprises and other economic organizations which have
establishment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ngaged in independent
business operation or co-operative production or joint business operation
with Chinese enterprises.
Article 2
The taxable income of a foreign enterprise shall be the net income in
a tax year after deduction of costs, expenditures and losses in that year.
Article 3
Income tax on foreign enterprises shall be assessed at progressive
rates for the parts in excess of a specific amount of taxable income. The
tax rates are as follows:
Range of income Tax rate
(per cent)
-----------------------------------------------------
Annual income below 250,000 yuan . . 20
That part of annual income above 250,000
and up to 500,000 yuan . . . . . . 25
That part of annual income above 500,000
and up to 750,000 yuan . . . . . . 30
That part of annual income above 750,000
and up to 1,000,000 yuan . . . . . 35
That part of annual income above 1,000,000
yuan . . . . . . . . . . . . . . . . . 40
------------------------------------------------------
Article 4
In addition to the income tax levied on foreign enterpri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preceding article a local income tax
of 10 per cent of the same taxable income shall be levied.
Where a foreign enterprise needs reduction in, or exemption from
local income tax on account of the small scale of its production or
business, or its rate of profit, this shall be decided by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province, municipality or autonomous region in which
that enterprise is located.

Article 5
A foreign enterprise scheduled to operate for a period of 10 years or
more in farming,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or other low- profit
occupations may, upon approval by the tax authorities of an application
filed by the enterprise, be exempted from income tax in the first
profit-making year and allowed a 50 per cent reduction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years.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 15 to 30 per cent
reduction in income tax may be allowed for a period of 10 years following
the expiration of the term for exemptions and reductions specified in the
preceding paragraph.
Article 6
Losses incurred by a foreign enterprise in a tax year may be carried
over to the next year and made up with a matching amount drawn from that
year's income. Should the income in the subsequent tax year be
insufficient to make up for the said losses, the balance may be made up
with further deductions against income year by year over a period not
exceeding five years.
Article 7
Income tax on foreign enterprises shall be levied on an annual basis
and paid in quarterly installments.
Such provisional payments shall be made within 15 days after the end
of each quarter. The final settlement shall be made within five months
after the end of a tax year. Excess payments shall be refunded by the tax
authorities or deficiencies made good by the taxpayer.
Article 8
Foreign enterprises shall file their provisional income tax returns
with the local tax authorities within the period prescribed for
provisional payments. The taxpayer shall file its final annual income tax
return together with its final accounts within four months after the end
of the tax year.
Article 9
The method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the system of accounting of
foreign enterprises shall be submitted to local tax authorities for
reference.
Where the method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the system of accounting
of foreign enterprises are in contradiction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Tax
Law, tax payments shall be assessed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 Tax
Law.
Article 10
Foreign enterprises shall present relevant certificates to the local
tax authorities for tax registration when they go into operation or close
down in accordance with law.

Article 11
A 20% income tax shall be levied on the income obtained from
dividends, interest, rentals, royalties and other resources in China by
foreign companies, enterprises and other economic organizations which have
no establishments in China. Such tax shall be withheld by the paying unit
in each of its payments.
For the payment of income tax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in the
preceding paragraph, the foreign companies, enterprises and other economic
organizations which earn the income shall be the taxpayer, and the paying
unit shall be the withholding agent. Taxes withheld on each payment by a
withholding agent shall, within five days, be turned over to the State
Treasury and the income tax return submitted to the tax authorities.
Income from interest on loans given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r
China's state banks by international finance organizations shall be
exempted from income tax. Income from interest on loans given at a
preferential interest rate by foreign banks to China's state banks shall
also be exempted from income tax.
Income derived from interest on deposits of foreign banks in China's
state banks and on loans given at a normal interest rate by foreign banks
to China's state banks shall be taxed. However, exemption from income tax
shall be granted to those foreign banks in whose countries income from
interest on deposits and loans of China's state banks is exempted from
income tax.
Article 12
The tax authorities have the right to investigate the financial
affairs, account books and tax situation of any foreign enterprise, and
have the right to investigate the withholding situation of any withholding
agent. Such foreign enterprises and withholding agents must make reports
on fact and provide all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shall not refuse to
co-operate or conceal any facts.
Article 13
Income tax levied on foreign enterprises shall be computed in terms
of Renminbi (RMB). Income in foreign currency shall be assessed according
to the exchange rate quoted by the Stat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Exchange Contro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axed in Renminbi.
Article 14
Foreign enterprises and withholding agents must pay their tax within
the prescribed time limit. In case of failure to pay within the prescribed
time limit, the appropriate tax authorities, in addition to setting a new
time limit for tax payment, shall surcharge overdue payments at one half
of one per cent of the overdue tax for every day in arrears, starting from
the first day of default.

Article 15
The tax authorities may, acting at their discretion, impose a penalty
on any foreign enterprise which has violated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8,
9, 10 and 12 of this Law.
In dealing with those withholding agents who have violated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11 of this Law, the tax authorities may, in addition
to setting a new time limit for the payment of the part of tax that should
have been withheld and, at their discretion, impose a penalty of not more
than the amount that should have been withheld.
In dealing with foreign enterprises which have evaded or refused to
pay income tax, the tax authorities may, in addition to pursuing the tax,
impose a fine of not more than five times the amount of tax underpaid or
not paid, according to how serious the offence is. Cases of gross
violation shall be handled by the local people's courts according to law.
Article 16
In case of disputes with tax authorities about tax payment, foreign
enterprises must pay tax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first
before applying to higher tax authorities for reconsideration. If they do
not accept the decisions made after such reconsideration, they can bring
the matter before the local people's courts.
Article 17
Where agreements on tax payment have been concluded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government of another
country, matters concerning tax payment shall be hand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se agreements.
Article 18
Detailed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Law
shall be formulated by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rticle 19
This Law shall come into force as of January 1, 1982.



1981年12月13日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的说明

  财政部副部长 谢明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作一简要说明。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公布施行后,对在我国境内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征收所得税的问题已经解决。但是,对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独立经营或同我国企业合作生产经营的外国企业,以及不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而有来源于中国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项所得的外国企业,还没有相应的征税办法。目前外国企业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经营业务的有几百家,同我国合作经营的外国企业在广东、福建等地不断增加,中外合作开发石油、煤炭的工作也正在进行,我国海上石油的开发将在近期内进行招标。因此,制订和颁布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是当前一项紧迫的工作。
根据这一情况,为了有利于吸引外资,加快发展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发展我国经济,我们草拟了一个对外国企业征收所得税的规定。经过与有关部门多次座谈讨论,向福建、广东两省的同志征求意见。并就税法中的主要内容,向国内外税收法律专家进行了咨询调查。现在送请审议的这个税法(草案),是反复研究形成的。
一、关于所得税的税率设计
所得税的税率问题,是这个法的核心问题。总的考虑,税率要合理,以达到既能吸引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又不损害我国权益的目的。对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独立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企业,以及同我国企业合作生产经营的外国企业,从我国实际出发,根据利多多征、利少少征和同等对待的原则,我们在税法(草案)中采用了超额累进税率的办法征收所得税。即按企业所得额的大小,分订五级税率:最低一级是年所得额不满25万元(人民币,下同)的部分,税率为20%;最高一级是企业年所得额超过100万元的部分,税率为40%。在征收所得税的同时,另按企业年所得额征收10%的地方所得税。按照现在设计的税率,它的好处是:
第一,对所有外国企业,不分国籍,不分行业,包括石油在内,都用一个税法征税,符合国际上的通常作法。这样,有利于外国企业在我国缴纳的所得税,得到本国政府的抵免,并为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签订税收协定奠定法律基础。
第二、外国企业所得税,用累进税率征收,可以适应大小企业的不同情况。把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合起来试算,一些大企业年所得额一般在1000万元以上,负担率可达48.75%至49.87%;而广东、福建等地的合作经营企业,年所得额多数在50万元以下,所得税负担率只有30%至32.5%。这不仅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所得税负担水平,而且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负担水平。
第三,这次对外国企业只征收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不征收汇出利润所得税。这样做,可以避免与外国在税收抵免等问题上发生矛盾。
二、关于预提所得税
税法(草案)规定,外国企业在我国境内没有设立经营机构,而有来源于中国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项的所得,应缴纳20%的所得税,税款由支付单位在支付款项时代扣代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预提所得税。目前许多国家都征收这种税,税率一般在20%至30%之间。考虑到我国对外经济合作日益发展,付给外国企业的上述各项支出将不断增加。如果我们不征税,外商照样要向本国政府缴税。同时,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个人取得上述收入也要征收20%的所得税。因此,对这些外国企业的收入按20%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是必要的合理的。
三、关于减税、免税
这个税法(草案)中,对需要在税收上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也作了规定。例如,对于从事农业、林业、牧业等利润率低的企业,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可以免征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1年,减半征收2年。减免税期满后,从第四年开始的以后10年内,经过批准还可以给予减税15%至30%的照顾。例如,对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给中国政府和中国国家银行的利息所得,以及外国银行按照优惠利率贷款给中国国家银行的利息所得,可以免予征收预提所得税。又如,对生产规模小、利润少的外国企业,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还可以根据国家政策和发展本地区经济的需要,给予适当减征或者免征地方所得税。所有这些减税免税规定,对于我们利用外国资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有积极作用的。
这个税法(草案)是否妥当,请审议。




浅析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

扈亭河

当前,执行案件中存在部分案件不能执结的问题。不能执行完结的原因很多,有案件是因为被执行人的确没有执行能力、无法找到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措施,存在一批“难案”、“硬案”和“骨头案”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的案件是因为行政干预过多、执行力度不大等原因造成的。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执行难”,“执行难”的存在影响了法院的威信,损害了法律的威严。
一、执行难存在的原因
(一)执法环境差。
1、一些被执行人的法律意识不强。一些被执行人对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不自觉地履行或抗拒执行,主要表现在不积极主动向法院提供财产情况,故意逃避执行,造成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查,增加了执行工作的难度。
2、有关方面不积极配合。出于多种原因,银行、房管、社保等部门和单位对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经常出现不积极配合的现象。价格鉴定、评估、拍卖等社会中介组织对法院委托的价格鉴定、评估、拍卖事宜有的不依法进行,有的甚至弄虚作假。
3、行政干预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行工作的正常开展。当前,随着普法宣传力度的加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干预案件执行的现象大大减少。但是,应当看到现在干预案件的现象并未完全消除,严重影响执行工作的正常开展。
4、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是“执行难”存在的“顽疾”。在很多地方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为保护当地当事人的利益,不惜干扰人民法院正常司法工作的开展,表现在阻挠执行、抗拒执法、不协助执行、为当地的当事人通风报信等。
5、执行力量不足、办案经费短缺、装备落后,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执行工作的需要。?
6、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给法院执行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执行工作目前主要依靠民诉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的规定来开展工作,缺乏具体明确的操作规范,没有制定出《强制执行法》等比较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使执行人员无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执行措施。
(二)执行工作力度还不够。
1、一些案件在法院立案后没有在3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有的案件的被执行人本来具备履行能力,由于法院没有依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错过了执行的有利时机,导致一部分案件久拖不执。
2、部分案件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执行措施。一些案件中止、终结执行缺乏相应的证据佐证,以“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为由裁定中止或终结执行,无任何事实依据,也容易导致执法的随意性。
3、对一些被执行人或其他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甚至擅自处分已被法院查封、扣押、 冻结财产等妨害执行行为的,法院没有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
(三)法院裁判案件时制作的法律文书不明确等原因。
法律文书出现问题,导致司法实践中案件出现“执行难”的现象还位数不少,常常有执行员抱怨“根本没法执行”,就是这种情况,这是法院自己给自己带来的“绊脚石”。在司法实践中,审判与执行严重脱节、审理不兼顾执行将造成执行困难。比如在立案和审判阶段采取保全措施不力,需要先予执行的或者需要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没有及时采取,结果坐失执行良机。
二、解决“执行难”的对策?
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到立法、司法体制改革、社会信用意识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同时也有赖于普法宣传的深入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
(一)进一步加大执行工作力度,着力解决“执行难”的问题。
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法院审判职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以保护的最终体现。如果生效裁判文书得不到执行,司法公正得不到真正体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受到切实保护,法律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而执行力度的大小,不仅关系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也关系到“执行难”问题的有效解决。要通过加大执行力度,体现生效法律文书的权威和执行工作的权威,努力把法律文书的要求落到实处。首先要提高办事效率。对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要及时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以当申请人举证和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多方式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其次,对有履行能力而不主动履行的被执行人,要坚决采取搜查、查封、扣押、 冻结、划拨、变卖、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执行措施;对一些被执行人员或其他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或妨害执行行为的要及时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要敢于坚持原则,对法律负责。对于来自各方面的干预要尽可能地向他们说明事实和法律依据,求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对于非法干预的要坚决抵制,严格依法办事。
(二)加大执行改革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执行方式。
在高级法院辖区内采取委托执行、异地执行、交叉执行、提级执行和统一执行相结合的多管齐下的办法对解决“执行难”问题效果更好。异地执行方式的优点是执行法院与被执行人所在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人际关系少,受“地缘”、“人缘”关系影响较小,执行力度较大。它一般适用于执行法院与执行地点相距不太远、被执行人有便于执行的财产的案件。交叉执行就是在高级法院的统一协调指挥下,本辖区内不同地区的法院相互交叉,甲地的案件由乙地法院执行;乙地的案件由甲地或丙地法院执行。所谓提级执行,就是将本来应由下级法院执行的案件提到上一级法院执行。地方保护主义、执行中的种种阻力、“地缘”、“人缘”关系等等,都是越往下越严重,上级法院跳出了下级法院所在的那个“小圈子”,级别高,影响力大,突破了原来的种种关系,执行起来阻力相对小一些。所谓统一执行,是指对一些有特殊阻力、影响较大的案件,由高级法院调集辖区内的执行人员和装备,统一指挥,统一执行。
(三)坚持学习与培训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执行队伍整体素质。
执法者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执法活动的质量。因此,抓好执行工作必须从提升执行人员的整体素质入手,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公正清廉、训练有素的执行队伍。要摒弃“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认识,树立违反程序法也是违法的观念。在执行过程中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开展工作,以程序合法确保实体公正。首先,要进一步提高执行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树立起大局意识、政治意识,从思想上明确“执法为民”的司法理念,并把其作为衡量执行工作的标准和评价执行工作好坏的基本价值取向。执行人员必须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依法公正、高效地执行案件。其次要强化对执行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执行水平和办案能力。第三,强化内部监督。对那些违法违纪的干警要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起到处理一个,警示一片的警示教育作用。
(四)进一步加大法律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全民法律意识。
加大法院宣传工作力度,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通过一些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在全社会形成生效法律文书必须履行的社会氛围。对那些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在依法采取执行措施的同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起到警示教育他人和提高社会诚信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垦利县人民法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