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海关总署、国家经贸委关于下发《葡萄酒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1:02:54  浏览:942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关总署、国家经贸委关于下发《葡萄酒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通知

海关总署 国家经贸委


海关总署、国家经贸委关于下发《葡萄酒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通知
海关总署 国家经贸委
署税(2000)825号




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
现将《葡萄酒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QB001-2000)》印发你们,自2001年3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实施后,各地外经贸主管部门应严格按本标准审批加工贸易合同(包括结转深加工),各地海关一律严格按本标准进行备案、核销,2001年3月1日前,仍按原标准审批、备案、核销加工贸易合同。
请遵照执行。


HDB/QB001-200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葡萄原酒(220429000 22043000)加工生产葡萄酒(22042100 22042900)的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海关和外经贸管理部门对用葡萄原酒加工生产葡萄酒的加工贸易企业进行加工贸易单耗备案、审批和核销管理。
2 定义
损耗率: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单位质量的葡萄原酒与经加工制成的单位质量葡萄酒之差占指葡萄原酒的百分比。
注:葡萄原酒: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酒液称为原酒。属于半成品。
葡萄酒:指原酒经过物理、生物稳定工艺处理后装瓶、质量符合成品葡萄酒标准要求的产品。
3 单、损耗标准
3.1 葡萄原酒品质规格
应符合相关标准及合同对品质的认定。其中:
感官要求:
色泽:白葡萄原酒应为浅黄色,红葡萄原酒应呈宝石红色
澄清度:澄清
香气:具有纯正、优雅、怡悦、和谐的果香及酒香。
滋味:具有纯正、幽雅、爽怡的口味。酒体完整。
理化指标要求:
酒精度(20℃%V/V)10°-12°
还原糖(以葡萄糖计g/l):≤4
总酸:(以酒石酸计g/l):6.5-7.5
挥发酸:(以醋酸计g/l)≤0.6
总二氧化硫mg/L≤150
游离二氧化硫mg/L≤35
干浸出物g/l≥17.0
铁:mg/L≤5.0
卫生指标:符合GB2758发酵酒卫生指标
3.2 葡萄酒质量要求
葡萄酒质量要求应符合GB/T15037-94标准
3.3 葡萄酒单耗标准:
---------------------------------------------------------
|成品名称|单位| 商品编号 | 规 格 |原料名称|单位| 商品编号 | 规 格 | 损耗率 |
|----|--|--------|------|----|--|--------|------|-------|
| | |22042100|符合3.2条| | |22042900|符合3.1条| |
|葡萄酒 |公斤| | |葡萄原酒|公斤| | |7.5-9% |
| | |22042900|规定 | | |22043000|规定 | |
---------------------------------------------------------
3.4 葡萄原酒加工葡萄酒损耗率计算公式
X-Y
E=---×100%

E:损耗率
X:葡萄原酒的质量
Y:加工完成后成品葡萄酒的质量


HDB/QB001-2000


1 任务来源
为加强加工贸易单耗管理,规范和完善海关和外经贸管理部门对单耗审批、备案、核销,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对加工贸易管理的政策措施,打击伪报单耗的不法行为,促进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根据加工贸易单耗标准制定工作联络小组工作计划,制定葡萄酒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本标准由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国家轻工业局行业管理司委托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和天津海关负责起草制定。由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国家经贸委对外经济协调司和国家轻工业局组织相关工业协会及企业的工艺、技术专家和有关海关加工贸易保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定。
2 制定单耗标准的原则
单耗标准的制定原则是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该类加工企业平均生产水平为基础,贯彻国家有关产业和外贸政策,符合我国加工贸易生产实际,有利于加工贸易企业技术进步和公平竞争,便于海关有效监管和相关单耗数据信息的使用和维护。
3 标准制订依据
本标准是以葡萄酒国标GB/15037-94及国内行业加工过程中平均损耗水平为基础,兼顾加工贸易生产企业实际情况而制订的。
4 标准技术内容说明
4.1 葡萄酒和葡萄原酒的商品知识
葡萄原酒是指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过发酵而成的酒液。其属于半成品。目前大包装进口原酒尚未具备直接销售条件,必须经过再加工处理,使之符合成品葡萄酒质量标准后才能出厂。
本损耗定额适用于按葡萄原酒质量标准进口,经过勾兑、工艺处理、贮存、陈酿、灌装等多道工艺处理过程而成的成品葡萄酒,质量符合GB/15037-94,红、白葡萄酒国标的产品。
4.2 加工工艺
由葡萄原酒加工成品葡萄酒,需经过下列工艺处理。
a、勾兑
使之酒质均匀一致,损耗率为0.12%
b、冷处理
通过冷冻除去酒中的酒石酸盐类,冷冻损耗为1.5%
c、热处理
通过加热除去酒中对热不稳定之物质,热处理损耗率为0.5%
d、澄清处理
通过添加澄清剂除去酒中不稳定的胶体、蛋白质等物质。澄清处理损耗率为1.5%~2.0%
e、各工序的过滤
在整个葡萄原酒处理中需经过多次过滤,采用硅藻土过滤及膜过滤,除去酒中沉淀物及细菌。过滤总损耗率为2.0%~3.0%
f、贮存及陈酿工序
使酒进行陈化、提高酒质,损耗率为0.5%~1.0%
g、灌装工序
包括灌酒、压盖、贴标、装箱、运输等。灌装损耗率为1.0%~1.5%
葡萄原酒加工成品葡萄酒的总损耗率为7.5%-9.0%
注:做高档红葡萄酒还需进行小木桶贮存,木桶损耗率为3%/年左右。
4.3 影响损耗的因素:
a、进口原酒清混程度:原酒混浊度高,沉淀就多,产品处理过程中需反复多次澄清及过滤,损耗相应加大。
b、贮酒容器不同酒损也不同,使用大罐贮存损耗比木桶贮存损耗小。
c、每批次处理量不同,酒损也不同,每批处理量小则损耗就大。
d、企业生产管理水平高低及企业设备机械化程度不同也会影响损耗。
e、辅料及包装物质量次,返工多,造成损耗也会加大。


GB2758-81


发酵酒系指以含糖或淀粉原料,经过糖化发酵后不经蒸馏而制得的酒。
1、感官指标
澄清液体,无沉淀及杂质、无异臭及异味。
2、理化指标见表1
表1
-----------------------------------
项 目 | 指 标
-------------------------|---------
二氧化硫残留量(g/kg,以游离子SO2计) | ≤0.05
-------------------------|---------
黄曲霉素B1(μg/kg) | ≤5
-----------------------------------
3、细菌指标见表2
表2
----------------------------------------
| 指 标
项 目 |------------------------
| 生啤酒 | 熟啤酒 | 黄 酒 | 葡萄酒
---------------|-----|-----|-----|------
细菌总数(个/ml) | — | ≤50 | ≤50 | ≤50
---------------|-----|-----|-----|------
大肠菌群(个/100ml) | ≤50 | ≤3 | ≤3 | ≤3
----------------------------------------


UDC GB/T15037-94


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葡萄酒的术语、分类、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发酵酿制而成的葡萄酒。
2、引用标准
GB191 包装储存图示标志
GB2758 发酵酒卫生标准
GB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
GB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GB10344 饮料酒标签标准
GB/T15038 葡萄酒、果酒、通用试验方法
3、术语
3.1 平静葡萄酒STILL WINE
在20℃时,二氧化碳的压力小于0.05Mpa的葡萄酒。
3.1.1 干葡萄酒DRY WINE
含总糖(以葡萄糖计,下同)小于或等于4.0g/L的葡萄酒。
3.1.2 半干葡萄酒SEMI-DRY WINE
含总糖4.1-12.0g/L的葡萄酒。
3.1.3 半甜葡萄酒
含总糖12.1-50.0g/L的葡萄酒。
3.1.4 甜葡萄酒
含总糖大于或等于50.1g/L的葡萄酒。
3.1.5 加香葡萄酒
以葡萄原酒为酒基,经浸泡芳香植物或加入芳香植物的浸出液(或蒸馏液)而制成的葡萄酒。
3.1.5.1 干加香葡萄酒
含总糖小于或等于50.1g/L的加香葡萄酒。
3.1.5.2 甜加香葡萄酒
含总糖大于或等于50.1g/L的加香葡萄酒。
3.1.6 非加香葡萄酒
除3.1.5条以外的葡萄酒。
3.2 气泡葡萄酒
葡萄原酒经密闭二次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在20℃时二氧化碳的压力大于或等于
0.35Mpa(以250ml/瓶计)的葡萄酒。
3.2.1 天然气泡葡萄酒
含总糖小于或等于12.0g/L的气泡葡萄酒。
3.2.1 天然气泡葡萄酒
含总糖小于或等于12.0g/L的气泡葡萄酒。
3.2.2 绝干起泡葡萄酒extra-dry sparkling wine
含总糖12.1~20.0g/L的起泡葡萄酒。
3.2.3 干起泡葡萄酒dry sparkling wine
含总糖20.1~35.0g/L的起泡葡萄酒。
3.2.4 半干起泡葡萄酒semi-dry sparkling wine
含总糖35.1~50.0g/L的起泡葡萄酒。
3.2.5 甜起泡葡萄酒sweet sparkling wine
含总糖大于或等于50.1g/L的起泡葡萄酒。
3.3 加气起泡葡萄酒carbonated wine
在20℃时二氧化碳(全部或部分由人工充填)的压力大于或等于0.35Mpa(以250/瓶计)的葡萄酒。
3.3.1 天然加气起泡葡萄酒brut carbonated wine
含总糖小于或等于12.0g/L的起泡葡萄酒。
3.3.2 绝干加气起泡葡萄酒extra-dry carbonated wine
含总糖12.1~20.0g/L的起泡葡萄酒。
3.3.3 干加气起泡葡萄酒dry carbonated wine
含总糖20.1~35.0g/L的起泡葡萄酒。
3.3.4 半干加气起泡葡萄酒semi-dry carbonated wine
含总糖35.1~50.0g/L的起泡葡萄酒。
3.3.5 甜加气起泡葡萄酒sweet carbonated wine
含总糖大于或等于50.1g/L的起泡葡萄酒。
4、分类
4.1 按色泽分类
4.1.1 白葡萄酒
4.1.2 桃红葡萄酒
4.1.3 红葡萄酒
4.2 按二氧化碳压力分类
4.2.1 平静葡萄酒:
A.干葡萄酒;
B.半干葡萄酒;
C.半甜葡萄酒;
D.甜葡萄酒;
E.加香葡萄酒:干加香葡萄酒;甜加香葡萄酒。
4.2.2 气泡葡萄酒
A.天然起泡葡萄酒
B.绝干起泡葡萄酒
C.干起泡葡萄酒
D.半干起泡葡萄酒
E.甜起泡葡萄酒
4.2.3 加气气泡葡萄酒
A.天然加气气泡葡萄酒
B.绝干加气气泡葡萄酒
C.干加气气泡葡萄酒
D.半干加气气泡葡萄酒
E.甜加气气泡葡萄酒
5、技术要求
5.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感 官 要 求
------------------------------------------------
| 项 目 | 要 求 |
|----------------|-----------------------------|
| | |白葡萄酒 |近似无色、微黄带绿、浅黄、禾杆黄、金黄色 |
| | |----------|-----------------------------|
| |色|红葡萄酒 |紫红、深红、宝石红、红微带棕色、棕红色 |
| 外 | |----------|-----------------------------|
| |泽|桃红葡萄酒 |桃红、淡玫瑰红、浅红色 |
| | |----------|-----------------------------|
| | |加香葡萄酒 |深红、棕红、浅红、金黄色、浅黄色 |
| 观 |------------|-----------------------------|
| | |澄清透明,有光泽,无明显悬浮物(使用软木塞封口的酒容 |
| | 澄清度 | |
| | |许有三个以下不大于1mm的软木渣) |
| |------------|-----------------------------|
| | |起泡葡萄酒注入杯中时,应有细微的串珠状气泡生起,并有 |
| | 起泡程度 | |
| | |一定的持续性 |
|---|------------|-----------------------------|
| |香|非加香葡萄酒 |具有纯正、幽雅、怡悦、和谐的果香与酒香 |
| | |----------|-----------------------------|

| |气|加香葡萄酒 |具有优美的葡萄酒香与和谐的芳香植物香 |
| |-|----------|-----------------------------|
| | | |具有纯净、幽雅、爽怡的口味和新鲜悦人的果香味,酒体完 |
| 香 | |干、半干葡萄酒 | |
| 气 | | |整 |
| 与 | |----------|-----------------------------|
| 滋 | |甜、半甜葡萄酒 |具有甘甜醇厚的口味和陈酿的酒香味,酸甜协调,酒体丰满 |
| 味 | |----------|-----------------------------|
| | | |具有优美纯正,和谐悦人的口味和发酵起泡酒的特有香味, |
| | |起泡葡萄酒 | |
| | | |有杀口力 |
| | |----------|-----------------------------|
| | |加气起泡葡萄酒 |具有清新、愉快、纯正的口味,有杀口力 |
| | |----------|-----------------------------|
| | |加香葡萄酒 |具有醇厚,舒爽的口味和协调的芳香植物香味,酒体丰满 |
|----------------|-----------------------------|
| 典型性 |典型突出、明确 |
------------------------------------------------
5.2 理化要求
理化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
| 项 目 | 要 求 |
|-----------------------------------|-------------|
| 酒精度(20℃) | 甜、加香葡萄酒 | 11.0~24.0 |
| |-----------------|-------------|
| %(V/V) | 其他类型葡萄酒 | 7.0~13.0 |
|-----------------|-----------------|-------------|
| | |干 型 | ≤4.0 |
| | |-------------|-------------|
| | 平 |半干型 | 4.1~12.0 |
| | 静 |-------------|-------------|
| | 葡 |半甜型 | 12.1~50.0 |
| | 萄 |-------------|-------------|
| | 酒 |甜 型 | ≥50.1 |
| 总糖(以葡萄糖计) | |-------------|-------------|
| | |干加香 | ≤50.1 |
| g/L | |-------------|-------------|

| | |甜加香 | ≥50.1 |
| |---|-------------|-------------|
| | 起 |天然型 | ≤12.0 |
| | 泡 |-------------|-------------|
| | 、 |绝干型 | 12.1~20.0 |
| | 加 |-------------|-------------|
| | 气 |干 型 | 20.1~35.0 |
| | 起 |-------------|-------------|
| | 泡 |半干型 | 35.1~50.0 |
| | 葡 |-------------|-------------|
| | 萄 |甜 型 | ≥50.1 |
| | 酒 | | |
|-----------------|-----------------|-------------|
| |甜、加香葡萄酒 | 5.0~8.0 |
| 滴定酸(以酒石酸计)g/L |-----------------|-------------|
| |其他类型葡萄酒 | 5.0~7.5 |
|-----------------------------------|-------------|
|挥发酸(以乙酸计),g/L | ≤1.1 |

|-----------------------------------|-------------|
|游离二氧化硫,mg/L | ≤50 |
|-----------------------------------|-------------|
|总二氧化硫,mg/L | ≤250 |
|-----------------------------------|-------------|
| |白葡萄酒 | ≥15.0 |
| 干浸出物g/L |-----------------|-------------|
| |红、桃红、加香葡萄酒 | ≥17.0 |
|-----------------|-----------------|-------------|
| |白、加香葡萄酒 | ≤10.0 |
| 铁mg/L |-----------------|-------------|
| |红、桃红、葡萄酒 | ≤8.0 |
|-----------------|-----------------|-------------|
| 二氧化碳(20℃) |起泡、 |<250ml/瓶 | ≥0.30 |
| | |-----------|-------------|
| Mpa |加气起泡 |≥250ml/瓶 | ≥0.35 |
---------------------------------------------------
注:酒精度在上表的范围内,容许误差为±1.0%(V/V),20℃
5.3 卫生要求
铅、细菌指标按GB2578执行


2000年12月14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西藏自治区实施《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细则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西藏自治区实施《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细 则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1号


  《西藏自治区实施(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细则》,已经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自治区主席 江村罗布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西藏自治区实施《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细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快提高我区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结合西藏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凡十五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公民,除丧失学习能力者外,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宗教信仰,均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对丧失学习能力者的鉴定,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进行。
  第三条 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强对扫除文盲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方面分工协作,制订本辖区内的扫除文盲规划,并按规划的要求完成扫除文盲任务。各级人民政府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扫除文盲工作。
  基层单位的扫除文盲工作,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单位行政领导具体负责。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积极协助组织扫除文盲工作。
  第四条 扫除文盲与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在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同时,应力争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半文盲。
  第五条 扫除文盲教育应当讲求实效,把学习文化同学习生产、生活中的科学技术知识结合起来。
  扫除文盲教育的形式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扫除文盲教育的教材由自治区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和供应。
  第六条 扫除文盲所用的语言文字可以在藏语文和汉语文中任选一种。用藏语文扫盲的应以通用的现代藏文书面语为准;用汉语文扫盲的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七条 个人脱盲的标准:
  藏文脱盲的标准是:会读且能拼写藏文常用字词,能阅读较通俗的藏文书面文章,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掌握初小三年级数学知识,并会记简单的帐目。
  汉文脱盲的标准是:会认、会写1500个以上的汉字,能看懂浅显的报刊、文章,能够记简单的帐目和书写简单的应用文。
  第八条 基本扫除文盲单位的标准是:所辖每个单位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以后出生的十五周岁以上青壮年人口的非文盲率在牧区达到80%以上,农区达到86%以上,城镇达到90%以上;复盲率低于10%。基本扫除文盲的单位应当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第九条 扫除文盲实行严格的考核、验收制度。
  扫除文盲的学员由所在县(区)人民政府或同级企业、事业单位组织考核,达到脱盲标准的,发给自治区统一印制的“脱言证书”。
  基本扫除文盲单位的验收,市、县(区)由自治区人民政府验收,乡(镇)由县、区人民政府验收;企业、事业单位由所在地人民政府验收。验收达到标准的,发给自治区统一制作的“基本扫除文盲单位证书”。
  第十条 上一级人民政府有权对基本扫除文盲单位进行抽查和复查,发现没有达到标准的,应责令其限期达到标准。在限期内达不到标准的,撤销其“基本扫除文盲单位证书”。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制订措施巩固扫盲成果。督促基本扫除文盲单位扫除剩余文盲。在农牧区,应当积极兴办乡(镇)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开展适用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第十二条 扫除文盲教师由乡(镇)、村、街道和企业:事业单位聘用,并给予相应的报酬。
  当地普通学校、文化馆(站)等有关方面应积极提供教学场地,安排人员承担扫盲教学工作。
  鼓励社会上一切有扫除文盲教育能力的人员参与扫除文盲教学活动。
  第十三条 扫除文盲教育所需经费采取多渠道办法解决。
  企业、事业单位的扫盲经费,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农牧区及街道办事处的扫盲经费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自筹;各级人民政府应设立专项经费,对扫除文盲教育给予必要的补助。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扫除文盲教育工作中编写教材和读物、培训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开展教研活动以及交流经验和奖励先进等所需费用,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鼓励社会各单位和个人自愿资助扫除文盲教育。
  第十四条 扫除文盲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根据自治区制定的扫盲规划,逐级分解到地(市)、县(区)、乡(镇)、村,列为各级行政负责人的职责,作为考核工作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未按规划完成扫除文盲任务的单位,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处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扫除文盲工作的情况,接受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检查和监督。
  第十五条 自治区教育委员会定期对全区扫除文盲教育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在扫除文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颁发“扫盲奖”。地(市)、县(区)、乡(镇)也应当对在扫除文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第十六条 对在规定期限内具备学习条件而不参加扫除文盲学习的适龄青壮年文盲、半文盲公民,当地人民政府应当进行批评教育,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组织入学,使其达到脱盲标准。
  对在扫除文盲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上级人民政府应当批评纠正,情节严重的予以处罚和处分。
  第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由自治区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厦门市外来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市外来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厦门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了保障外来从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厦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外来从业人员是指户籍关系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但与《暂行规定》第二条适用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
第三条 外来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是指用人单位及其外来从业人员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外来从业人员发生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分别由个人医疗帐户和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支付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第四条 外来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外来从业人员共同缴纳。用人单位以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4%的比例缴纳;外来从业人员个人以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2%的比例缴纳,由用人单位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用人单位缴纳的
基本医疗保险费按有关规定从“职工福利费”和“社会保障费”中列支。外来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得减免,由用人单位于每月15日前缴纳。
第五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每一位外来从业人员建立个人医疗帐户。个人医疗帐户资金按下列规定逐月划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划入个人医疗帐户;用人单位为外来从业人员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按40%的比例划入个人医疗帐户。用人单位为外来从业人员缴纳的基本
医疗保险费按上述规定划入个人医疗帐户后,其余的60%进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
第六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每一位外来从业人员制发医疗保险IC卡。医疗保险IC卡是外来从业人员就医、购药和结算医疗费用的凭证。
第七条 外来从业人员个人医疗帐户的本金和利息归个人所有,专用于本人的医疗支出。外来从业人员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医疗保险关系同时终止,其个人医疗帐户结余资金可继续使用;外来从业人员离开本市时,其个人医疗帐户结余资金随同转移,无法转移的,可一次性支付
给本人。
第八条 外来从业人员取得厦门市城镇户口或蓝印户口之日起30日内,应办理医疗保险变更手续,按照《暂行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其已按本办法规定缴费的年限,由外来从业人员本人以办理变更手续当月的缴费工资为基数,一次性补缴统筹部分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后,视同缴
费年限。
第九条 外来从业人员的门诊医疗费用,由本人的个人医疗帐户支付,个人医疗帐户不足支付的,由本人现金自付。
第十条 外来从业人员的住院医疗费用,先由本人用个人医疗帐户或现金支付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5%之后,其余部分由社会统筹医疗支付85%,个人现金自付15%。在一个职工基本医疗费用计算年度内,每一参保人员由社会统筹医疗基金支付的住院医疗费用最高限额以上
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确定:连续参保不满6个月的为80%;连续参保满6个月不满2年的为150%;连续参保满2年不满5年的为250%;连续参保满5年以上的按《暂行规定》第二十九条执行。
第十一条 外来从业人员凭本人医疗保险IC卡自主选择本市范围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并可凭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到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发生的医疗费用凭本人医疗保险IC卡直接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外来从业人员确因病情需要转市外就医的,须按本市有关
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发生的医疗费用由本人垫付,治疗终结后持有效凭证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结算,其住院医疗费用先由个人负担10%后,再按第十条规定执行。
外来从业人员出差、探亲期间患急性病时应就近就医,需要住院冶疗的,应在入院后7日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告,发生的医疗费用由本人垫付,治疗终结后持有效凭证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结算。
第十二条 外来从业人员的门诊医疗费用按服务项目结算,住院医疗费用的结算按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对外来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缴费基数、征缴比例、个人医疗帐户划入比例、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标准等提出调整意见,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将其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转嫁给外来从业人员个人负担或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外来从业人员可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按本办法规定缴纳。
第十五条 厦门市行政区域内的非城镇户口从业人员,且与《暂行规定》第二条适用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1年7月1日起执行,已按《厦门市外来从业人员住院医疗保险暂行管理办法》投保的外来从业人员同时根据本办法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2000年12月12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