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中国银行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中国银行信托咨询公司科目对照表(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2:48:09  浏览:912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银行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中国银行信托咨询公司科目对照表(试行)》的通知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中国银行信托咨询公司科目对照表(试行)》的通知
中国银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分行:
为切实做好1994年度信托公司报表与中国银行报表的合并工作,现将《中国银行——中国银行信托咨询公司科目对照表(试行)》印发你行,请遵照执行。
附:中国银行——中国银行信托咨询公司科目对照表(试行)
----------------------------------------------------
| 中国银行会计科目 | 信托公司会计科目 |
|---------------|----------------------------------|
|代 号| 名 称 |代 号| 一级科目名称 |代 号| 二级科目名称 |
|701|现金 |101|现金 | | |
|705|存放国外同业 |108|存放境外 | | |
|712|贴现 |114|贴现 | | |
|727|短期投资 |151|短期投资 | | |
| | | | |1511|短期实业投资 |
| | | | |1512|短期股票投资 |
| | | | |1513|短期证券投资 |
| | | | |1514|短期其他投资 |
| | |152|自营库存证券 | | |
| | | | |1521|人行融资债券 |
| | | | |1522|国家发行债券 |
| | | | |1523|企业发行债券 |
| | | | |1524|企业发行股票 |
|728|信托投资 |162|房地产经营占款 | | |
| | | | |1621|短期房地产经营占款 |
| | | | |1622|中长期房地产经营占款 |
| | |165|认购政府债券款项 | | |
| | |166|拨付公司基金 | | |
| | |186|代理投资业务 | | |
|729|信托贷款 |131|信托贷款 | | |
| | | | |1311|短期信托贷款 |
| | | | |1312|中长期信托贷款 |
| | |133|抵押贷款 | | |
| | | | |1331|短期抵押贷款 |
| | | | |1332|中长期抵押贷款 |
----------------------------------------------------

续表
----------------------------------------------------
| 中国银行会计科目 | 信托公司会计科目 |
|---------------|----------------------------------|
| | |136|应收租赁款 | | |
| | | | |1361|应收直接租赁款 |
| | | | |1362|应收回租租赁款 |
| | |137|未实现租赁收益 | | |
| | |138|租赁资产 | | |
| | |139|待转租赁资产 | | |
| | |140|应收转租赁款 | | |
| | |142|经营租赁资产 | | |
| | | | |1421|已出租资产 |
| | | | |1422|未出租资产 |
| | |187|代理贷款业务 | | |
|730|催收款项 |147|催收款项 | | |
| | | | |1471|催收短期信托贷款 |
| | | | |1472|催收中长期信托贷款 |
| | | | |1473|催收租赁款 |
| | | | |1474|催收转租赁款 |
| | | | |1475|催收担保垫款 |
|737|长期投资 |161|长期投资(含一年) | | |
| | | | |1611|长期实业投资 |
| | | | |1612|长期贷款性投资 |
| | | | |1613|长期股票投资 |
| | | | |1614|长期债券投资 |
| | | | |1615|长期其他投资 |
|738|拨付信托基金 |301|实收资本 | | |
| | |302|营运资金 | | |
|740|逾期贷款 |146|逾期贷款 | | |
| | | | |1461|逾期短期信托贷款 |
| | | | |1462|逾期中长期信托贷款 |
| | | | |1463|逾期租赁款 |
| | | | |1464|逾期转租赁款 |
|741|应收及暂付款项 |123|应收及暂付款项 | | |
| | |124|存出保证金 | | |
|742|应收债券利息 |118|应收证券利息 | | |
----------------------------------------------------

续表
----------------------------------------------------
| 中国银行会计科目 | 信托公司会计科目 |
|---------------|----------------------------------|
|743|应收利息 |116|应收利息 | | |
|745|应收逾期利息 |117|应收逾期利息 | | |
| | | | |1171|应收逾期短期信托贷款 |
| | | | | |利息 |
| | | | |1172|应收逾期中长期信托贷 |
| | | | | |款利息 |
| | | | |1173|应收逾期租赁利息 |
| | | | |1174|应收逾期转贷款利息 |
| | | | |1175|应收担保垫款利息 |
| | | | |1176|应收逾期拆借利息 |
|746|期收款项 |121|期收款项 | | |
|748|期收远期外汇 |122|期收远期外汇 | | |
|752|递延资产 |178|递延资产 | | |
|753|房地产 |171|房地产 | | |
|754|器具及设备 |172|器具及设备 | | |
| | | | |1722|器具及设备 |
| | | | |1724|融资租入器具及设备 |
|762|缴存人民银行一般 |106|缴存准备金 | | |
| |性存款 | | | | |
|766|固定资产清理 |174|固定资产清理 | | |
|767|在建工程 |175|在建工程 | | |
|768|无形资产 |177|无形资产 | | |
|785|应收各项保函款项 |191|应收保函款项 | | |
|787|信托资产 |134|应收转贷款 | | |
| | | | |1341|短期应收转贷款 |
| | | | |1342|中长期应收转贷款 |
| | |153|代发行证券 | | |
| | |154|代兑付证券 | | |
| | |155|代售证券 | | |
| | |156|代购证券 | | |
| | |169|委托贷款 | | |
| | | | |1691|短期委托贷款 |
| | | | |1692|中长期委托贷款 |
| | |170|委托投资 | | |
----------------------------------------------------

续表
----------------------------------------------------
| 中国银行会计科目 | 信托公司会计科目 |
|---------------|----------------------------------|
| | | | |1701|短期委托投资 |
| | | | |1702|中长期委托投资 |
| | |192|承办委托性贷款资 | | |
| | | |产 | | |
| | |193|信托资产 | | |
| | |194|代理业务资产 | | |
| | |195|代理发行债券资产 | | |
|790|应收催收利息 |196|应收催收利息 | | |
|806|借入国外同业款 |208|境外借款 | | |
| | | | |2081|境外短期借款 |
| | | | |2082|境外中长期贷款 |
|829|信托存款 |201|信托存款 | | |
| | | | |2011|短期信托存款 |
| | | | |2012|中长期信托存款 |
| | | | |2013|财政性存款 |
| | |203|委托存款 | | |
|837|应付工资 |226|应付工资 | | |
|839|应付福利费 |227|应付福利费 | | |
|840|存入保证金 |202|存入保证金 | | |
| | | | |2021|租赁保证金 |
| | | | |2022|预收有价证券保证金 |
| | | | |2023|其他保证金 |
|842|应付及暂收款项 |223|应付及暂收款项 | | |
| | |224|预收待付租赁费 | | |
| | |228|应交税金 | | |
| | |229|应付利润 | | |
|843|应付债券利息 |218|应付债券利息 | | |
|844|应付利息 |216|应付利息 | | |
|846|期付款项 |221|期付款项 | | |
|848|期付远期外汇 |222|期付远期外汇 | | |
|852|预提费用 |230|预提费用 | | |
|857|长期应付款 |232|长期应付款 | | |
| | |240|应付转租赁租金 | | |
----------------------------------------------------

续表
----------------------------------------------------
| 中国银行会计科目 | 信托公司会计科目 |
|---------------|----------------------------------|
| | |262|房地产开发经营资金 | | |
|859|发行债券 |251|发行短期债券 | | |
| | | | |2511|短期债券面值 |
| | | | |2512|短期债券溢价 |
| | | | |2513|短期债券折价 |
| | |252|发行长期债券(含一 | | |
| | | |年) | | |
| | | | |2521|长期债券面值 |
| | | | |2522|长期债券溢价 |
|861|盈余公积 |304|盈余公积 | | |
| | | | |3041|一般盈余公积金 |
| | | | |3042|公益金 |
|863|资本公积 |303|资本公积 | | |
|867|累计折旧 |143|经营租赁资产折旧 | | |
| | |173|累计折旧 | | |
|868|贷款呆帐准备 |149|贷款呆帐准备 | | |
|870|坏帐准备 |120|坏帐准备 | | |
|872|投资风险准备 |164|投资风险准备 | | |
|885|应付各项保函款项 |291|应付保函款项 | | |
|887|信托负债 |234|应付转贷款 | | |
| | | | |2341|短期应付转贷款 |
| | | | |2342|中长期应付转贷款 |
| | |253|代发行证券款 | | |
| | |254|代兑付证券款 | | |
| | |255|代售证券款 | | |
| | |256|代购证券款 | | |
| | |269|委托贷款资金 | | |
| | |270|委托投资资金 | | |
| | |292|承办委托性贷款负债 | | |
| | |293|信托负债 | | |
| | |294|代理业务负债 | | |
| | |295|代理发行债券负债 | | |
----------------------------------------------------

续表
----------------------------------------------------
| 中国银行会计科目 | 信托公司会计科目 |
|---------------|----------------------------------|
|890|未催收利息 |296|未收催收利息 | | |
|913|同城人民银行往来 |105|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 | |
| | |205|向中央银行借款 | | |
|925|待处理财产损益 |179|待处理财产损益 | | |
| | | | |1791|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
| | | | |1792|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
|928|债券回售及回购 |157|买入返售证券 | | |
| | |257|卖出回购证券款 | | |
|931|兑换 |183|外汇兑换 | | |
|946|其他金融机构往来 |107|存放中国银行款项 | | |
| | | | |1071|存放中国银行总行 |
| | | | |1072|存放中国银行北京市分 |
| | | | | |行 |
| | |109|拆放本系统公司 | | |
| | | | |1091|拆放本市本系统公司 |
| | | | |1092|拆放外埠本系统公司 |
| | |110|拆放其他金融企业 | | |
| | | | |1101|拆放本市其他金融企业 |
| | | | |1102|拆放外埠其他金融企业 |
| | |111|存放公司内部 | | |
| | |112|存放其他金融企业 | | |
| | |159|证券交易清算 | | |
| | |188|代理其他业务 | | |
| | |207|向中国银行借款 | | |
| | | | |2071|向中国银行总行借款 |
| | | | |2072|向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 |
| | | | | |借款 |
| | |209|本系统公司拆入 | | |
| | | | |2091|本市本系统公司拆入 |
| | | | |2092|外埠本系统公司拆入 |
| | |210|其他金融企业拆入 | | |
| | | | |2101|本市其他金融企业拆入 |
| | | | |2102|外埠其他金融企业拆入 |
| | |211|公司内部存入 | | |
----------------------------------------------------

续表
----------------------------------------------------
| 中国银行会计科目 | 信托公司会计科目 |
|---------------|----------------------------------|
| | |231|长期贷款 | | |
| | |286|代理中行业务资金 | | |
|951|利息收入 |401|利息收入 | | |
| | |405|租赁收益 | | |
|952|金融企业往来收入 |410|金融企业往来收入 | | |
|953|手续费收入 |402|手续费收入 | | |
|954|汇兑收益 |406|汇兑收益 | | |
|955|其他营业收入 |407|其他营业收入 | | |
| | |408|证券收益 | | |
| | |409|房地产经营开发收 | | |
| | | |益 | | |
|956|投资收入 |411|投资收益 | | |
|957|营业外收入 |412|营业外收入 | | |
|960|利息支出 |421|利息支出 | | |
|961|金融企业往来支出 |428|金融企业往来支出 | | |
|962|手续费支出 |422|手续费支出 | | |
|963|人事费用 | | | | |
|964|业务费用 |423|营业费用 | | |
|965|折旧 | | | | |
|966|提取准备金 | | | | |
|967|汇兑损失 |425|汇兑损失 | | |
|968|营业税金及附加 |424|营业税金及附加 | | |
|969|其他营业支出 |426|其他营业支出 | | |
| | |427|证券损失 | | |
|970|营业外支出 |429|营业外支出 | | |
|990|本年利润 |311|本年利润 | | |
|991|利润分配 |312|利润分配 | | |
| | | | |3121|应交所得税 |
| | | | |3122|盈余公积补亏 |
| | | | |3123|提取盈余公积 |
| | | | |3124|应付利润 |
| | | | |3125|应交特种基金 |
| | | | |3126|未分配利润 |
----------------------------------------------------



1994年12月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会计估计

财政部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会计估计
财政部
财会(2001)100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对会计估计的审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会计估计,与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概念一致。
第三条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要求,合理作出会计估计并予以适当披露,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
第四条 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评价被审计单位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披露是否适当,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第五条 会计估计通常是被审计单位在不确定情况下作出的,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较大,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实施审计。

第二章 审计程序
第六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作出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和相关内容控制,以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第七条 在审计会计估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审计程序:
(一)复核和测试被审计单位作出会计估计的过程;
(二)利用独立估计与被审计单位作出的会计估计进行比较;
(三)复核能够证实会计估计的期后事项。
第八条 在复核和测试被审计单位作出会计估计的过程时,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以下步骤:
(一)评价会计估计依据的数据、假设和使用的公式;
(二)测试会计估计的计算过程;
(三)如有可能,将以前期间作出的会计估计与其实际结果进行比较;
(四)考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估计的批准程序。
第九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会计估计依据的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相关性。
当会计估计依据的数据是会计数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判断其是否与会计系统的相关数据一致。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从被审计单位外部获取审计证据。
第十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被审计单位对收集的数据是否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并作为确定会计估计的基础。
第十一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会计估计依据的主要假设是否有适当的根据。
第十二条 在评价特定会计估计依据的假设时,注册会计师应当:
(一)根据以前期间的实际结果,判断这些假设是否合理;
(二)判断这些假设是否与其他会计估计依据的相关假设一致;
(三)判断这些假设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计划一致。
注册会计师应当特别关注主观的、容易引起重大错报的或对情况变化敏感的假设。
第十三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了解的被审计单位以前期间的经营成果、所处行业惯例及相关计划,评价被审计单位使用的会计估计公式是否仍然适当。
第十四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测试被审计单位作出会计估计的计算过程。测试的时间和范围取决于以下因素:
(一)会计估计计算的复杂程序;
(二)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作出会计估计的程序和方法的评价结果;
(三)会计估计在会计报表中的重要性。
第十五条 在可能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被审计单位在以前期间作出的会计估计与其实际结果进行比较,藉以:
(一)获取有关被审计单位会计估计程序总体可靠性的证据;
(二)考虑是否需要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估计公式;
(三)评价被审计单位对两者的差异是否已经量化并作适当的调整或披露。
第十六条 重要的会计估计一般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复核和批准。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这种复核和批准是否由适当层次管理人员执行,且有相应的书面证明。
第十七条 注册会计师可以自行作出独立估计或从其他渠道获取独立估计,并与被审计单位作出的会计估计进行比较。当利用从其他渠道获取的独立估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独立估计依据的数据、假设和使用的公式,并测试其计算过程。
第十八条 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后至审计报告日之前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可能为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估计提供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可以复核此类交易和事项,以减少甚至取代第七条第(一)、(二)项的审计程序。
第十九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存在影响会计估计依据的数据或假设的重大期后交易或事项。
第二十条 当被审计单位作出会计估计的过程涉及专门知识和技术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利用专家的工作。

第三章 对会计估计合理性的评价
第二十一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了解的被审计单位情况,以及会计估计是否与在审计中获取的其他审计证据相一致,对被审计单位作出的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作出最终评价。
第二十二条 如果依据审计证据得出的估计结果与被审计单位作出的会计估计存在差异,注册会计师应当判断该项差异是否合理。
如果该项差异不合理,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被审计单位予以调整。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该项差异视为一项错报连同其他错报一并考虑,以评价是否对会计报表的公允性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单项差异合理但偏向一个方向,以致各项差异的累积数可能对会计报表的公允性产生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整体上评价会计估计的合理性。
第二十三条 如果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因素或缺乏客观数据,以致无法评价会计估计的合理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如涉及会计估计的审计,除有特定要求者外,应当参照本准则办理。
第二十五条 本准则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

财政部关于印发《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会计估计》等四个项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订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会计估计》、《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7号——商业银行会计报表审计》和《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8号——银行间函证程序》,修订了《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现予以发布,于2001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会计估计》暂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业务,《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7号——商业银行会计报表审计》和《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8号——银行间函证程序》暂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上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中外合资商业银行、外国商业银行分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
附件:1.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会计估计;2.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3.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7号——商业银行会计报表审计;4.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8号——银行间函证程序。


2001年1月21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律援助条例(2004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律援助条例

(2002年12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6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律援助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法律保护,维护司法公正,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是指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收或者减收费用的法律服务活动。

第三条 法律援助工作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并负责法律援助工作规划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法律援助机构指导、协调和组织本地区的法律援助工作。

第五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对法律援助工作应当支持、配合。

社会团体、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所在地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监督下,参与法律援助活动。

鼓励具有法律业务知识并愿意为法律援助事业提供无偿帮助的人员作为法律援助志愿者,依照国家、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参加法律援助活动。



第二章 法律援助人员、对象、范围和形式



第六条 法律援助人员,包括政府中专门从事法律援助事务的法律服务人员(简称政府法律援助者)和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批准的法律援助志愿者。

依据本条例获得法律援助的当事人为受援人。

第七条 政府法律援助者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律师、公证员或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

(二)通过国家公务员资格考试或者考核;

(三)热爱法律援助事业;

(四)具备一定的法律服务经验;

(五)依法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

政府法律援助者在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时,必须持有自治区司法行政部门统一印发的证件。政府法律援助者不得从事营利性法律服务,未经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或者同意,不得擅自办理法律援助事项。

第八条 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有关规定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公证员,是指经过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员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员工作执照》,在公证处执行职务的人员。

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是指符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的执业条件,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核准执业登记并领取《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

第九条 法律援助人员必须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并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监督;未经法律援助机构同意,不得拒绝、迟延或者终止办理法律援助事项。

法律援助人员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不得向受援人索取钱物或者牟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条 为维护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的经济困难的公民,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申请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者农村居民贫困标准的,可以获得免费法律援助;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免费法律援助标准的,应当按自治区有关规定缴付相应的分担费用。

法律援助机构认为有必要的,可以为公益福利组织、公益事宜举办者或者见义勇为者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一条 受援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了解为其提供的法律援助的进展情况;

(二)有权要求法律援助机构对其提供的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予以保密;

(三)有事实证明法律援助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可以要求法律援助机构更换法律援助人员;

(四)对法律援助机构作出不予法律援助的决定持有异议的,可以申请主管该法律援助机构的司法行政部门重新审核。

第十二条 受援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提供其经济困难状况的有效证明;

(二)如实陈述案件事实及相关的情况,并提供有关的证据材料;

(三)协助法律援助人员调查案件事实;

(四)当经济条件或者案情发生变化时,及时告知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

(五)获准减收法律服务费用的受援人,按照法律援助协议向法律援助机构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

第十三条 受援期间受援人的经济状况改善,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时,法律援助机构可以终止法律援助;也可以由受援人与法律服务机构协商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后,继续提供法律服务。

第十四条 法律援助的范围包括下列事项:

(一)刑事案件;

(二)请求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的;

(三)因工(公)伤亡请求赔偿的;

(四)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追索侵权赔偿的;

(五)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的;

(六)请求国家赔偿的诉讼案件;

(七)其他依法需要给予法律援助的事项。

第十五条 根据人民法院的指定或者当事人的申请,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刑事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一)盲、聋、哑人为刑事被告人而未委托辩护人的;

(二)未成年人为刑事被告人而未委托辩护人的;

(三)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或者不服一审被判处死刑的判决而提出上诉,未委托辩护人的;

(四)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未委托辩护人的;

(五)具有依法应当获得法律援助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六条 法律援助采取下列形式:

(一)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提供法律意见;

(二)刑事辩护或者刑事自诉案件代理;

(三)民事诉讼代理;

(四)行政诉讼代理;

(五)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六)公证;

(七)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第三章 程  序



第十七条 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由作出指定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统一受理。

当事人提出的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非指定辩护的刑事诉讼案件的法律援助申请,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非诉讼法律事务的法律援助申请,由申请人向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

当事人申请公证法律援助的,应当向有管辖权的公证处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第十八条 同一法律援助事项,由同一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两个以上法律援助机构都有权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项,申请人只能向其中一个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申请人向两个以上有权受理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的,由最先收到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两个以上法律援助机构在必要时,可以联合办理同一法律援助事项。

第十九条 法律援助机构之间对法律援助事项的受理发生争议或者认为其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项确实需要由其他法律援助机构办理的,可以报请其共同的主管司法行政部门指定受理。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报请之日起3日内,给予书面答复。

第二十条 申请人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填写自治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法律援助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

(二)申请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出具的经济状况证明;

(三)申请法律援助事项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的证明和证据材料;

(四)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一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的,应当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代申请人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本人代理资格的证明。

被限制人身自由的经济困难的公民,可以通过对其人身自由实施限制的国家机关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有关国家机关应当告知被限制人身自由的经济困难的公民有申请法律援助的权利,并及时转送法律援助申请。

第二十二条 人民法院对指定辩护的案件,应在开庭10日以前,将指定辩护律师通知书和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刑事自诉案件自诉状或者一审判决书副本送交有权受理的法律援助机构,并附送被告人符合法定法律援助条件的情况说明或者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三条 除公证法律援助申请外,法律援助申请由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审查、批准。

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收到法律援助申请的,应当移送所在地法律援助机构审查、批准;但紧急、特殊情况或者申请事项属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所列事项的,可以先行提供法律援助,再将受援人的经济困难状况及减、免费用等情况报请法律援助机构核准。

第二十四条 公证法律援助申请由法律援助机构与公证处共同审查、批准。

公证法律援助申请提出后,先由法律援助机构对申请人的经济困难状况进行审查,经济困难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将其作出的审查结论和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表一同转交有管辖权的公证处,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公证处接到法律援助机构转交的材料后,对申请事项是否属本处的管辖范围且是否符合公证条件进行审查,属本处管辖范围且符合公证条件的,应当依法办理公证并提供相应的公证法律援助;对不属本处管辖范围或者不符合公证条件的,不予办理公证和提供公证法律援助,并书面通知法律援助机构和申请人。

公证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的,应当移送所在地法律援助机构审查、批准;但紧急或者特殊情况可以先行提供公证法律援助,再将受援人的经济困难状况和减、免费用的情况送法律援助机构补充核准。

第二十五条 负责审批法律援助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或者公证处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法律援助事项的申请人或者申请人的近亲属的;

(二)与申请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第二十六条 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按本条例的规定对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是否应当由本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二)是否符合法律援助条件。

第二十七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完成审查,或者自接到人民法院指定辩护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完成材料核对,并按下列规定作出处理:

(一)对符合条件的,应当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书,指定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或者其他法律服务执业机构,并通知受援人;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书,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受指定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或者其他法律服务执业机构,应当及时指派法律援助人员与法律援助机构、受援人三方签订法律援助协议。

申请人是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或者申请事项是请求给付赡养费、抚育费、抚养费、抚恤金、救济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的,经审查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优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作出的不予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不予提供法律援助决定书之日起10日内,向作出该决定的法律援助机构的主管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申请重新审核。

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重新审核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情况复杂的,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延长10日。

第二十九条 法律援助人员接受指派后,应当遵守法律援助协议,履行法律援助的义务。

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法律援助事项时,应当向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提交法律援助机构出具的公文。

第三十条 法律援助机构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作出终止法律援助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受援人:

(一)受援人提供虚假的证明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法律援助的;

(二)受援人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义务的;

(三)由于情况的变化,没有必要继续提供法律援助的。



第四章 保  障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社会团体、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为其自行开展的法律援助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

政府鼓励国内各类组织和个人自愿为法律援助事业捐赠。

法律援助经费、受援人分担的服务费、社会捐赠以及其他收入应当纳入预算管理。

第三十二条 法律援助人员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依法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法律援助人员对法律援助事项进行调查时,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其他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第三十三条 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的规定,每年义务办理一定数量的法律援助案件;超过规定的数量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及时支付办案补助。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或者其他法律服务执业机构拒绝提供法律援助或者阻碍本机构的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三十五条 政府法律援助者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法律援助机构建议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拒不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疏于履行法律援助职责或者在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过程中有违法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不予年审注册或者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

第三十六条 受援人提交虚假证明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撤销其受援资格,并责令其依法支付已获得的法律服务的全部费用。

第三十七条 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机构不履行职责或者不按规定使用法律援助经费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给受援人造成经济损失的,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贪污、挪用法律援助经费的,由其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