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印度共和国外交部长非正式会晤联合公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0:42:57  浏览:900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印度共和国外交部长非正式会晤联合公报

中国 俄罗斯 印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印度共和国外交部长非正式会晤联合公报


  2005年6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印度共和国外交部长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第四次三方非正式会晤。

  三国外长重申,三国对二十一世纪世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着一致的看法,赞成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在遵循国际法准则、平等和相互尊重、合作和推动多极化的基础上建立公正的国际秩序。三国外长同时强调,联合国作为最全面的国际组织在这方面应发挥中心作用。

  三国外长认为,全面改革联合国包括安理会,是客观需要,这样联合国可更全面地反映当代世界的现实,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功能。

  三国外长表示,愿在应对新威胁、新挑战领域开展三方合作。三国外长强调,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无论其根源和动机如何,都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最严重的威胁之一。三国外长同意,反恐斗争应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不应采取双重标准。三国外长强调,三国执法部门需要在打击非法贩毒和其他形式的跨界犯罪中采取协调行动。

  三国外长讨论了三边经济合作前景,认为中、俄、印三国在运输、农业、能源和高技术等领域的互利合作潜力巨大。三国外长同意,三国相关专家和官方人士可以举行会晤,讨论上述及其他领域合作的可能性并提出具体建议。三国外长强调,三国企业界代表直接接触具有重要意义,支持在2006年3月底前在印度举办三国企业家会晤的建议。

  三国外长指出,三国在不久前的海啸救灾中付出了巨大努力。有鉴于此,三国外长认为三国有必要协调行动,共同应对亚太地区的自然灾害及其后果。

  三国外长对中俄、中印和俄印双边关系的快速发展表示满意。这为中俄印三方协作迈向新水平创造了条件。

  三国外长相信,符拉迪沃斯托克会晤将为三方在共同感兴趣的各领域开展三边合作注入新活力。三国外长强调,加强中俄印三边伙伴关系符合三国长远的国家利益。三国外长深信,发展三方具体领域的互利合作,将对巩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实质性贡献。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惠州市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惠州市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惠府办〔2010〕3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惠州市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业经十届7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惠州市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引导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引导资金的作用,提高引导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粤府〔2008〕66号),参照《广东省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粤财工〔2009〕6号)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是指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的用于扶持我市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提高服务业的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引导资金遵循公开申请、专家评审、突出重点、择优扶持的原则进行管理和使用,确保引导资金的规范、安全和高效使用。
  第四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对引导资金进行监督和管理。
  (一)市发展改革部门: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服务业发展规划,拟定引导资金使用的重点方向和年度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实施方案;受理引导资金扶持项目的申请、材料的审核,会同市财政部门组织项目评审,编制并下达引导资金年度项目计划;跟踪项目实施,监督引导资金使用,组织项目验收,联合市财政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二)市财政部门:负责引导资金的预算管理,参与项目评审,下达引导资金预算指标,办理引导资金拨付手续,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绩效评价。

第二章 使用范围和条件

  第五条 使用范围:
  引导资金使用范围主要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国家、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配套以及工作经费。
  (一)重点行业。重点扶持现代物流、旅游、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与商务服务、会展与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二)关键领域。主要是服务业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居民现代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等。
  (三)薄弱环节。主要是公共服务、总部经济、服务外包、战略物资仓储设施、发展规划和品牌创优等。
  第六条 扶持项目单位条件:
  在惠州市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良好的信用评级,具有项目建设和管理的能力。
  第七条 扶持项目条件:
  (一)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符合我市服务业布局规划要求的现代服务业重点扶持项目;
  (二)具有一定规模、品牌知名度和先进管理技术,能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形成较强竞争力,对行业发展具有示范作用的项目;
  (三)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提高服务业供给质量,增强集聚辐射力的项目;
  (四)可在扩大就业、增加地方税收等方面产生明显成效的项目;
  (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显著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并有经营性产出的项目;
  (六)项目建设条件已经落实,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列入国家和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项目优先安排。
  第八条 引导资金采取补助或贴息的扶持方式。引导资金补助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补助,贴息是根据项目贷款实际发生额以及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给予一定数额的贴息。每个项目补助或贴息的资金最高不超过50万元。

第三章 扶持项目的申报

  第九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引导资金的申请。申请引导资金项目单位应按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要求报送引导资金申请书。
  (一)各县、区发展改革部门组织本地区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申报项目,并对引导资金申请书进行初审并加具意见后,报送市发展改革部门。
  (二)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市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申报项目,经主管部门(单位)审核后,向市发展改革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条 引导资金申请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上年度财务状况;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背景、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在建项目的形象进度及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三)申请引导资金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据;
  (四)其他需提供的内容。
  第十一条 引导资金申请书应附以下材料:
  (一)《惠州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申报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
  (三)项目的审批、核准或备案批准文件;
  (四)城乡规划部门出具的项目建设规划选址意见;
  (五)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六)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意见;
  (七)项目建设资金(包括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等)落实的证明材料;
  (八)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年度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九)项目单位对引导资金申请书内容和所附文件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十)其他需提供的材料。
  上述材料除(一)、(九)项需原件外,其余材料可用复印件。
  第十二条 对申报材料不齐备的项目,市发展改革部门应通知申请单位在要求的时限内补齐相关材料。

第四章 扶持项目的确定和资金拨付

  第十三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财政等相关部门,组成引导资金评审委员会,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要求和当年度引导资金的扶持方向和重点,组织专家对引导资金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和必要的实地考察,形成评审意见。
  第十四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财政等有关部门依据评审意见确定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在《惠州日报》和政府有关网站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下达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安排计划。
  第十五条 市财政部门根据下达的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安排计划,下达资金预算指标并按规定办理拨付手续。其中市属单位项目扶持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单位,县(区)单位项目扶持资金通过财政部门逐级下拨。已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项目单位,由各级财政部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第十六条 对纳入引导资金扶持计划的具有较强公共服务性质的项目,各县、区应参照引导资金项目安排计划,按照1:1的比例制订项目配套资助方案,在财政资金中对引导资金扶持项目给予配套资助。

第五章 扶持项目的管理

  第十七条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各扶持项目单位应严格按照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及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使用和管理引导资金。
  第十八条 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凡使用引导资金的项目单位应定期向市发展改革部门报告项目建设实施情况和重大事项。投资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建设目标的,项目单位应及时向市发展改革部门报告情况,并说明原因。
  第十九条 建立日常检查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发展改革部门应会同市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加强对引导资金使用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应依法办事,不得干预被扶持单位正常的经营活动。被检查的项目单位应主动配合检查人员做好相关工作,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不得阻碍检查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十条 建立引导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市财政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对引导资金开展绩效评价。
  第二十一条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项目单位应对引导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引导资金和不配合检查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可核减、收回或停止拨付引导资金,并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应会同市财政部门根据引导资金项目建设的实施情况,定期对本办法第二章所列的支持项目范围和条件进行调整,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州市体育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州市体育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湖政办发〔2005〕2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湖州市体育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五年三月七日

湖州市体育局
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州市深化完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浙委办[2005]7号),设置湖州市体育局,为市政府直属事业机构?熏机构规格为相当于正县级。市体育局受市政府授权,主管全市体育工作。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体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受委托研究起草有关体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经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研究制订全市的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二)研究制订全市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制订体育产业政策,协调体育产业发展。
(三)研究、指导全市体育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体育事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推进系统内人事制度的改革。
(四)综合管理全市体育事业,统筹规划竞技体育发展工作,指导开展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组织、指导具有示范性的重大体育活动。
(五)综合管理全市体育科技工作。
(六)负责全市体育市场的行政执法;研究制订全市体育市场的政策和发展规划;负责办理体育行政复议案件。
(七)研究制订本市对外体育交流的发展规划,归口管理对外体育工作及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体育交流工作;按规定权限申报和实施全市对外体育交流计划和项目。
(八)制订全市体育事业基本建设规划,指导全市体育设施建设,加强体育运动学校、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和体育设施建设。
(九)指导体育行业协会、学会的业务活动。
(十)承办市政府及上级体育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体育局设3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体育市场管理处)
协助局领导对有关工作进行综合、协调、督促和检查;负责拟订全市体育事业发展规划;负责制订全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协调全市体育产业工作;负责文秘、文书档案、宣传报道、组织人事、信息、保密及有关事务工作;指导、监督市级体育系统各单位内部治安管理。编制和管理市级体育系统事业经费;负责局财务管理工作;负责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财务工作的指导、监督;指导全市体育系统基本建设工作,管理市级体育系统基本建设;负责全市体育统计工作。
研究制订全市体育人才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全市体育事业体制改革和市级体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负责局和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和组织人事工作;管理全市对外和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体育交流工作,负责出国出境人员政审工作。
研究制订全市体育市场的有关政策和发展规划,管理全市体育市场及其他体育经营活动和项目;负责审批体育健身娱乐、竞赛表演活动及其他体育经营活动;负责审批全市经营性体育场所和经营项目;负责体育市场法律法规宣传和经营负责人上岗培训;负责县区体育市场行政复议工作。
(二)群众体育处
研究起草全市群众体育工作发展规划和有关制度,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指导、推动学校体育,农村、城市及其它社会体育发展。对社会健身气功进行业务管理。审批社会体育指导员。代理市体育总会秘书处工作,管理和指导市级体育社团。
负责体育市场稽查工作。
(三)竞赛训练处
研究起草和组织实施全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体育竞赛的发展规划和政策;管理、协调参加省级以上的各项体育比赛的组队工作;负责协调、组织全市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和各单项运动会赛事工作,负责全市青少年运动员参加省、市体育竞赛的资格审核和注册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各运动项目裁判员的管理、培训、考核工作;负责和协调全市教练员、运动员及业务干部的业务培训、学历教育、档案工作;负责审核、申办省以上各项体育竞赛;负责审定各运动项目的市记录;负责管理湖州体育运动学校及全市体育训练工作、体育科技工作,协调和监督全市各级业余体校、市直业余训练点的日常训练工作。
三、人员编制
市体育局事业编制10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级领导职数4名。
四、经费来源
财政拨款。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